第一百九十章 太上议事-《过河卒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。

    当芦州之战终于落下帷幕的时候,堂堂大掌教在做什么呢?

    没错,大掌教在看歌舞。

    严格来说,这玩意应该叫文艺汇演。

    除了大掌教之外,还有准备参加三教大议的诸多人物,以张太虚为首,都是地方上的豪强,也都是些天下间有名望的人。

    一般而言,“望”这种东西需要时间慢慢沉淀,想要走捷径就只能是立下大功,齐玄素先是拿下地肺山平定前任地师之乱,如今又派遣大军拿下太平山赶走了国师,关键是促成了灵宝道回归,再加上成为大掌教之前的一些经历,虽然年轻,但还是颇有威望,所以他要召集三教大议,各地的豪强们不敢不来。

    当然了,齐玄素这种毕竟是个例,不能一概而论,大部分人养望还是靠时间,靠资历,所以一眼望去,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,除了大掌教之外,几乎没有年轻人。

    这么多老人,大掌教便突发奇想,不去摘星楼去看那些羽衣舞。

    一来摘星楼分成好几层,单独一层肯定坐不下这么多人,分成好几层便有了上下之别,分出了三六九等。道门内部当然没什么问题,一品天真道士就该比二品太乙道士位置更高,不是大掌教偏心,而是这么多年的规矩如此,谁也不会因此生出怨怼之心。可这些外人又没有道士品级,更不是每个人都有同道士出身,如何分高下?高了低了便认为大掌教偏心轻视,反而要惹出争端。

    二来齐玄素也有一点不可为外人言的私心。众所周知,齐玄素只喜欢具体的人,而不是某个概念。你问他喜欢父亲还是喜欢母亲,他会说喜欢七娘。你问他喜欢男人还是喜欢女人,他会说喜欢张月鹿。你问他喜欢儿子还是喜欢女儿,他会说喜欢小殷。换而言之,就算小殷是个儿子,他该喜欢还是喜欢,只因为这是小殷,并非对女儿格外偏爱,更无意做一个所谓的女儿奴。

    这点私心当然跟小殷有关,芦州的战报早在第一时间就送到了他的手中,他也从五娘那里知道了小殷的表现。

    其实到了齐玄素这个地步,攀比之心已经很淡了,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地位不高的道士打了李家公子的脸,证明自己比李公子高出一头,实现以下克上,当然很爽。

    可现在他已经是大掌教了,再去干这种事情就没有什么意思了。周围的人不会再有先是瞧不起然后被打脸最终大为震惊的心理变化,只会往政治层面考虑,比如大掌教发作是不是要对李家动手诸如此类。就算大掌教什么都不做,别人也会创造条件让大掌教沐浴山呼,下面的人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表达对大掌教的敬仰,根本不需要大掌教亲自动手。

    不过并不意味着大掌教就是无欲无求了,还是有的,一则是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,二则是就如一些为人父母者,喜欢夸耀孩子,自己的成绩倒是无所谓了,孩子优秀才是关键。孩子多的人家也就罢了,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难免落入此中窠臼。

    齐玄素也不例外,小殷立下大功这件事远比齐玄素亲自建功更能让齐玄素高兴。齐玄素从南大陆归来,都没怎么提及促成灵宝道回归的事情,只是在不经意间点了一下,言称他只是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道门统一而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。可小殷只是打下一个太平宫,齐玄素却要好好夸耀一番,好似一个太平宫能跟南大陆划等号。

    综上两点原因,齐玄素决定在大玉虚宫设宴招待众人,所谓的文艺汇演不是让一些穿着很简单衣服的美人登场,而是找了一帮小萝卜头,也就是小道童们,这些小道童不是一般人,不乏道门世家出身,不是这位参知真人的侄孙,就是那位大真人的侄孙女。

    一帮小不点登台献艺,给老爷爷们表演节目。

    按照道理来说,小殷算是这些小家伙的领头人,名副其实的小殷老大,上次张太虚讲课,小殷就被迫参与了。不过小殷这次随军出征,逃过一劫。

    小殷其实很不耐烦这帮小萝卜头,她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,整天跟小萝卜头混在一起像什么话,至于当年的劝进拥立之功,小殷早已经忘了,金杯共汝饮,白刃不相饶。
    第(1/3)页